这场地震震中在汶川县的映秀镇和北川县城。
过了几天,周兴和从国家公布的资料上得知:这场地震,烈度超过6度以上的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其中烈度超过8度的面积为27786平方公里,烈度超过11度的面积为2419平方公里。前面说过,星河公司为川西城镇和乡村建设的上千栋房屋,大都在这些重灾区断裂带上!
这更让周兴和坐立不安食寐不宁了。
(资料图片)
前面提到的,他们建设的彭州大宝镇九峰村“丹卉山庄”,就是在烈度达到11度的重灾区内。“丹卉山庄”附近的银厂沟风景区,在这场灾难中几乎全部毁灭,两座大山一瞬间震合在了一起,掩埋了在景区内的几百个游人,景区已不复存在。笔者所熟悉的四川大学沈教授家里5口人那天正进沟游览,被全都埋在了沟里,连同他从深圳回老家结婚的女儿女婿,让人闻之黯然神伤唏嘘落泪。
“丹卉山庄”离银厂沟直线距离仅仅只有一两千米。它还存在吗?它的主人和客人有伤亡吗?如有伤亡,伤亡了多少人呢?
此时,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丹卉山庄”,他多想去探个究竟呀!
但,去银厂沟的道路全部毁损,交通全部中断,余震频发,飞石不断,那里已全线实行了交通管制,非救援部队和人员都不允许进入那个地区。周兴和从电视中看见,为了最后搜寻银厂沟里幸存的生命,部队组织了一支十几个人的敢死队。出发前,一位将军亲自给每个敢死队员敬了一碗酒。敢死队员每人喝下将军敬的酒,大气凛然将酒碗往地上一砸,毅然决然冒着滚滚的飞石往山上爬去。那场面,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境。
去不了银厂沟,5月31日一早,周兴和便搭乘部队到震中汶川县接运伤员的直升机,准备对公司在那里建设的住房进行实地踏勘调查。
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逐渐爬高,沿着岷江山谷朝汶川县飞去。从飞机上鸟瞰地震后的村镇和山川,周兴和禁不住黯然神伤:往日鲜活的村镇,已经变成一片片残破的废墟;往日秀丽的山川,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往日清澈明亮的岷江,已经变得浑浊狭窄,从山上垮塌的岩石和泥沙,还不断滚落江中,激起冲天的浊浪!
直升机在汶川降落后,眼前的景象,比周兴和在都江堰看到的情形更加惨烈,连太阳也变得狰狞,连空气也几乎让人窒息。为了赶时间,他一下飞机,冒着不断袭来的余震,就赶紧进行实地踏勘。行走在一片片废墟中,越走他腿脚越是沉重,越走他心情越是沉痛。
但,他来到汶川县,也感到了些许的安慰。
在汶川县城工商大楼前,他站住了。他清楚地记得,这栋大楼是2003年建造的,大楼的二、三层使用了他公司的“五防轻体隔墙板”。建设时,这里的墙板采用了专用材料粘合,在板与板连接处的预埋件用了电焊焊接。地震后,隔墙板没有倒塌损坏,墙壁没有任何裂缝,而同一大楼其它的砖墙已经全部倒塌。
来到汶川县威州镇双河村,他发现这里的“双河市场”也是使用的星河公司“五防轻体隔墙板”,虽然建筑时没有采用专用补缝粘合剂,预埋件也没有采用电焊焊接,但震后墙体并没有倒塌,只是板与板之间出现裂缝而已。
周兴和在汶川地震灾区准备搭乘直升机回成都前的留影
再走再看,这里凡采用他公司“无防轻体隔墙板”的建筑,隔墙板都没有断裂和倒塌。周兴和在感到稍微放心的同时,边走他也边在思索:既然自己生产的隔墙板能够经受这震中最严酷的考验,那么,在其它地区,应该和这里的情况差不多,或许会更好一些。那么,在而今灾民露宿野外、余震依然不断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建材多为灾民盖一些过渡房呢?同时,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在这些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何不呼吁政府多建一些这样的房屋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当天下午,周兴和就急切地想赶回公司去,布置下一步抗震救灾的事宜。当他来到直升机停机坪上,准备搭返程的直升机回到成都。阴差阳错,他搭乘的这架米—171直升机,就是烈士邱光华机长驾驶的734号飞机。
直升机停在草坪上,螺旋桨还在旋转,随时准备起飞返回。周兴和与机组的人在这架飞机前合了个影,登记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后,登上了直升机。可鬼使神差,就在直升机要起飞前,下面又急急用担架送来一个重伤员。由于机舱里伤员太多,机组人员同周兴和商量,要他改乘下一架直升机。抢救伤员当然要紧,周兴和便主动下了这架直升机。
就是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但让周兴和与机组5位烈士最后见过面,还留下了这架直升机最后一张完整的照片,也在另一架机上听到了邱光华机长最后的声音,成为734号直升机上唯一的“幸存者”。
新华社记者在《邱光华烈士所在失事飞机“幸存者”》的通讯稿中,这样记述了当时的情形:
“失事飞机上登记了19个人的姓名和手机号,最终只找到了18具遇难者遗体,因为我虽然登了记,但起飞前我下了飞机。”
四川星河建材公司董事长周兴和在他办公室里,边翻着汶川地震时他与失事直升机最后的合影,边回忆那场抗震救灾的经历。
2008年5月31日下午,周兴和从汶川返回成都,他乘坐的直升机与随后起飞的另一架直升机,突然遭遇大雾和强气流。不幸的是,另一架直升机失事,飞机上的邱光华机长等18人全部遇难。
“本来我已做了登机登记,也坐上了邱光华机长的飞机,但因飞机上伤员太多,我就把位置让了出来。”
周兴和回忆道,邱光华机长驾驶的直升机上因为有重伤员在包扎,所以比他乘坐的直升机大约晚起飞10分钟。他坐在另一架直升机机长后面的位置,清楚地听到了两名机长之间的对话。周兴和说,当时飞机周围除了密布的云雾外,什么都看不到,能见度极低。直升机的发动机嘎嘎作响。
“大雾来了,我们都升上去!”这是周兴和最后一次听到邱光华机长的声音。
周兴和乘坐的直升机在爬升到比山还高的云层之后,于下午3时许平安返回机场。可是一个多小时候,周兴和也没看到邱光华的直升机回来。
第二天早上,周兴和接到一位抗震救灾朋友的电话,对方对能够打通他的电话感到很意外,问:“你回来了?”
“回来了。”周兴和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对方连续说了3个“回来就好”,让周兴和感到可能有事情发生。
当天下午,周兴和再次接到朋友的电话,被告知邱光华飞机失踪的消息。当时周兴和心存侥幸,希望那架直升机只是执行其他任务去了。直到6月10日,失事直升机的残骸被发现,周兴和才意识到那架飞机真的出事了,而自己成了幸存者。
“既然我逃过了那场灾难活了下来,我就该为灾区人民、为需要帮助的人做更多的事情。”周兴和说到此处,不免有些激动。地震后,他冒着余震,多次到灾区帮助受灾群众,为灾区捐款、送粮、送水,还送去他自己发明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五防轻体隔墙板,帮助汶川县等地的受灾群众建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那段时间里,人们天天打开电视机,最关心的就是邱光华机长驾驶的734号直升机的失踪,这是全国人民最揪心的事;寻找他的飞机和搜救机组及机上人员,也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机场肃穆,哀乐低回。2008年6月13日上午,机组5位烈士在踏上743号直升机第64次飞行的第13天,终于回到了他们战斗和生活的成都凤凰山机场——冰冷的灵柩封存了曾经鲜活的躯体,催人泪下的哀乐取代了熟悉的直升机的轰鸣……这一刻,苍天垂泪,举国同悲。
周兴和此时正在加拿大出席世界建材会议,未能到凤凰山机场去迎接烈士们魂归军营。他只能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遥望着祖国的土地,默默为英雄落泪,默默为英雄致哀,祈求他们英灵安息……
《当今奇人周兴和》一书,目前已被收藏于中国当代作家图书珍藏馆、北京中国作家图书收藏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江津图书馆、江津聂帅陈列馆、重庆渝州大学图书馆、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图书馆、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巴渝文化会馆、中国三线建设历史陈列馆、成都大邑三线建设陈列馆、江津文创中心、江津陈独秀旧居、江津中学图书馆、江津尚融学校图书馆、四川作家图书收藏馆、巴蜀文化博物馆……
2021年9月5日,《廉政内参》第4期的第38页“人民心声”栏目刊登标题“我国建筑和建材领域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节(第42页)小标题“愿星河新型材料的伟大发明得到国家大力推广,造福人类”的第七行摘要:“在当今中国,利用自己研发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两个人和两个项目:一个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杂交水稻,正在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一个是周兴和先生和他的秸秆建材,正在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合乎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