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北京有群深夜“扫街”年轻人,物尽其用是他们的生活理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时间:2023-05-04 14:02:29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英波


    (资料图片)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常在夜晚游走在胡同里,专门盯着街边的垃圾桶或角落,像“寻宝猎人”一般,寻觅着被丢弃的旧物,把一些还能用的“破烂儿”带回家重新利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生活成本,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意外地与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结。

    深夜“扫街”专盯“破烂儿”

    晚上9时,住在安定门附近的小罗骑着自己的二手电动车,衣兜里揣着一次性手套、消毒纸巾,穿梭在静谧的胡同里。北锣鼓巷、大经厂胡同、汪芝麻胡同……这些地方都是小罗经常来的地方。

    狭窄的胡同,昏暗的灯光,让车速完全快不起来,正好可以让他骑着车慢悠悠地四处“踅摸”。小到铁皮垃圾箱,大到垃圾分类点,他的眼睛几乎不放过胡同里的每个角落。兜兜转转了几圈后,在北锣鼓巷一家餐馆旁的垃圾桶附近,一个倒斜着的、约2米长的黑色皮面沙发吸引了小罗的注意。他停下车,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仔细打量了一番,除了皮面有些污垢,坐垫有些塌陷外,完全可以继续使用。

    “这是谁家搬家或店铺换新后不要的。目测一下尺寸,看看是什么材质,是否有明显破损,然后判断它有没有再利用的价值。”小罗把沙发拍下后,标记上时间地点,发在自己运营的社交账号上,供有需要的人前来自取,同时还附带提醒一句“线报具有时效性,随时可能会被清走”。

    这种特意“深夜寻宝”,每周都会有两三次。选在晚上,一是因为许多大件垃圾都是晚间丢弃的,二是也会错开环卫工人或废品回收的工作时间,正是“寻宝”的好时机。但并不是每次外出的夜晚都会有收获。“其实我们不是倡导刻意捡拾‘垃圾’,更多的是靠随机‘偶遇’。刻意的寻找很可能无功而返,偶遇更能带来惊喜。”

    小罗捡到的第一件物品是一个雕花的木质首饰盒,当时它被放在五道营胡同的一个垃圾桶上,被丢弃的原因是盒盖上有些裂纹。“我一直对木制品很感兴趣,觉得用植物做的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人使用,生命就能延续。”于是,他把首饰盒带回了家,清洁晾晒过后,现在被用来装一些小木雕和文玩。他的家里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立柜,是从路边一套组合柜中拆出来的,现在被用来放置咖啡机和咖啡豆。

    “捡破烂儿”成了一种风潮

    屡次搬家的经历,让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换了几家公司的青年孙亮,形容自己之前每次搬家的心态是“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这种经历让他意识到,物品的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家具并不是不能再用了,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再需要它了。但一个人不要的东西可能正是别人所需的。”因此,孙亮对社交账号“stooping北京”产生了关注。

    小罗是社交账号“stooping北京”的运营者。“stooping”这个英文单词的原意为“弯腰”、“俯身”,后来被引申为“把街头的废旧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去年8月,小罗在网络上关注到了上海博主“波妞”发起的“stooping”活动。波妞在上海把路边有利用价值的旧物拍下来放到网上,分享这些“街头资讯”给有需要的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这些旧物虽然被丢弃了,其实还有利用价值,这跟我当时的心境也很符合。”于是,小罗也开始了自己的胡同“寻宝之旅”。

    二手物品循环利用

    有不少年轻人和小罗有同样的爱好,“捡破烂儿”正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一股风潮。“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老一辈人就特别爱惜老物件儿,东西坏了修修再用。我们只是在做他们过去常做的事儿而已,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再利用、减少浪费的行为。”小罗觉得,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庞大的流动人口,年轻人换工作、搬家很频繁,有时甚至“说走就走”,更换一个城市生活。“生活的不确定性让年轻人不想为一些大件家具等难以带走的东西付出过高的成本。如果能得到免费的、可以再次利用的二手物品,对年轻人来说,是节约生活成本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小罗最近跟朋友一起开了一家二手循环商店,店里接受顾客把自己功能正常、有继续使用价值的物品拿到店里寄卖,寄卖的物品由物主自主定价,店里会根据物品类别抽取10%到30%的佣金。开业以来,还有不少人免费捐赠了很多二手物品,希望这些旧物能够循环利用下去。

    店里的一张灰色双人沙发、几把白色座椅、一辆木板推车,都是他们在街边“偶遇”来的。“那时候店里正好需要一张沙发,结果在东四八条恰好遇上一家人往外搬沙发,我们问对方是不是要扔掉,对方说如果我们需要可以搬走,于是我们几个人就把它搬回来了。用布艺清洗剂洗了一下,放在这个角落特别合适。这些白色座椅也是,堆在一个垃圾桶旁,偶然碰见,搬回来后上了几个螺丝,又可以重新坐了。为我们开店省了不少钱呢。”说起这样的“惊喜”,小罗满脸兴奋。

    旧物利用的特殊体验

    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让二手物品在年轻人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元元就是一个重度的二手物品爱好者,她家里几乎一半以上的物品都是淘来的二手货。元元并不觉得捡拾、使用二手物品是件丢人的事儿。除了省钱之外,二手物品对她的吸引力还在于,作为一名“北漂”,通过淘二手货她与北京这座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结。

    有一次,元元在路边看到几个水果店废弃的篮筐,想着可以拿回家用来存放水果蔬菜。恰好一位老人也想捡拾这些水果筐,她便上去询问能不能分给她一个,老人笑着说:“可以!”随后又补了一句,“祝你生活快乐啊!我有个女儿,跟你差不多年纪……”那一刻,元元瞬间被击中了,差点儿要流眼泪。这种在城市中突然接收到的陌生人的善意,让元元感觉很温暖。

    后来,当她在街边遇到一些旧物时,总会忍不住联想原主人使用它时的场景,“脑补”它背后某段逝去的生活。一张废弃的木头书桌,抽屉里放了几张明星海报,这肯定是曾经的“追星”少年每天写功课的地方;胡同里一把放了坐垫、有些破旧的老式藤椅,一定“听”到了许多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闲聊的家长里短……

    偌大的城市,在元元眼中具象成了一个个饱含情感的生活场景和故事,城市也变得更加鲜活更加温情。“对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理解都加深了。这是走进商场、买100件新物品都不会获得的珍贵体验。”元元说。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索菲亚:受房地产政策调控及宏观环境因素等影响,2022年国内不同区域的收入情况会出现一定差异